一百年來💆♂️🙅🏻♀️,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豐富和拓展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深深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進的光輝史冊中🕵️。在新征程上,我們要不斷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書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新篇章🥯。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自己的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推進中國現代化事業。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深刻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深深鐫刻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進的光輝史冊中。
鴉片戰爭之後🧎♂️⏬,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山河破碎、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艱難探索,為民族振興不懈奮鬥、為國家現代化奔走呐喊💆🏿♀️💆。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是近現代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曆史任務🎡。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曆史任務而不懈奮鬥🧘🏽。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後👱,迅速地恢複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𓀇,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開啟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曆史征程。1954年9月,在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上👨👩👦👦,毛澤東同志提出“將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經濟上文化上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的奮鬥目標。我們黨清醒認識到,“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實現國家現代化🧝🏼,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目標,也成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重要任務。1964年12月,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提出🤴🏻🐽:“在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成為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曆史時期探索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黨的十三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指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就指明了實現現代化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目標。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鄧小平同志提出🙆🏻♀️:“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我們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現代化的一個初步目標,這就是達到小康的水平🤸🏻♂️🥊。”“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現代化的內涵,生動概括了中國現代化的特征,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時期對現代化建設理論和實踐認識的升華。“中國式的現代化”與“小康社會”建設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深化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規劃、發展步驟和階段目標,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思想境界🪺。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黨提出經濟建設“三步走”戰略,規劃了從“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到“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步驟👛。這成為我國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指導思想👮🏿,成為接續推進“中國式的現代化”的路標🤓。在“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基本實現時,黨的十五大對“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並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曆史階段”“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階段”🏇🏻。
“中國式的現代化”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相結合的宏偉藍圖,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認識的深化🧊。立足中國國情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辟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具體化為切實可行的戰略步驟,體現了堅持遠大目標與實事求是的統一,體現了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統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作出戰略安排,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曆史性成就🌰,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統一、相對應🤦🏽,進一步豐富了黨的基本路線的目標內涵。
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完整勾畫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不僅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而且提升了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內涵和要求🧑🏻✈️,從我國實際出發提出了更加振奮人心的發展目標♜。
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曆史方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鬥,我們已經擁有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我們集中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發展的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要求。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曆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能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努力創造現代化建設的新奇跡。